冬至又稱日南至、長至節(jié)、冬節(jié)、亞歲等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第22個,斗指子,太陽黃經(jīng)達270°,一般在每年公歷12月21日~23日交節(jié)。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,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,太陽高度角最小,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的一天。
古人認為冬至這天陰陽二氣的自然轉(zhuǎn)化,是上天賜予的福氣。漢朝以冬至為“冬節(jié)”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,稱為“賀冬”。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。在現(xiàn)代,南方多地仍有冬至祭祖掃墓的習俗。
以前,冬至是一年的開始,人們會通過吃湯圓來慶祝新年,寓意團團圓圓,也有“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”的說法,餃子又和耳朵形似,所以也會通過吃餃子,來寓意冬天不凍耳朵。直到現(xiàn)在,在我國各地仍延續(xù)著這樣的習俗,也有了北方吃餃子,南方吃湯圓的說法。
冬至也是“數(shù)九”的第一天,不少地區(qū)有畫九的習俗。就是畫九朵梅花,每朵花九片花瓣,每天用紅筆涂上一瓣,涂完,春天就到了。
最后,附上一首“九九歌”,一起溫暖過冬吧。
一九二九,伸不出手。
三九四九,凍死貓狗。
五九六九,河邊看柳。
七九八九,單衣行走。
九九聞雷,響聲持久。